忆伯严南中

汲汲修途频顾影,悠悠息壤且徵疑。
清言郭象能为累,狂态袁羊未是奇。
长铗吹来心止水,尘冠弹出鬓成丝。
平生微意趋江海,终有才难泪尽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忆伯严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伯严的思念,以及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全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1. 前两句: “汲汲修途频顾影,悠悠息壤且徵疑。” - “汲汲修途”形容人生道路匆忙奔波,“频顾影”暗示孤独,常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无人相伴。 - “悠悠息壤”借用神话中能自动生长的土壤,比喻时间流逝或世事变化,而“徵疑”则表达对未来的不确定和疑惑。 - 整体:这两句写作者在人生路上奔波,感到孤独,同时对时间和未来充满迷茫。

2. 三四句: “清言郭象能为累,狂态袁羊未是奇。” - “郭象”是晋代学者,以清谈(空谈哲理)闻名,这里说清谈可能成为负担。 - “袁羊”是晋代名士,性格狂放,但作者认为这种狂态并不稀奇。 - 整体:作者反思名士风流的虚浮,认为清谈和狂放并非真正的超脱。

3. 五六句: “长铗吹来心止水,尘冠弹出鬓成丝。” - “长铗”指长剑,古人弹剑表达怀才不遇,这里说“心止水”,表示内心已平静。 - “尘冠弹出”可能指弹冠振衣,象征摆脱世俗,但“鬓成丝”说明头发已白,年华老去。 - 整体:这两句写作者虽试图超脱世俗,但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无奈。

4. 最后两句: “平生微意趋江海,终有才难泪尽时。” - “微意”指小小的愿望,“趋江海”象征归隐或追求自由。 - “才难泪尽”指才华无处施展,只能泪干心死。 - 整体:作者一生向往自由,但现实残酷,才华不被认可,最终只能黯然神伤。

总结: 这首诗通过孤独、迷茫、反思、无奈等多重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语言含蓄但情感真挚,让读者感受到古代文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