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月轩

月来轩外自相寻,人在轩中鼓素琴。
半榻影斜天浸水,七弦声动雁投林。
光涵石几秋无际,冷逼冰弦夜正深。
我忆戴逵惭未识,拟乘高兴借清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名为《琴月轩》,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在琴月轩中的所见所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首诗的魅力。

一、首句“月来轩外自相寻”,月亮主动来到轩外来,似乎与诗人产生了某种互动。这里的“自相寻”给人一种月亮主动接近的感觉,增强了夜的宁静和美好。

二、第二句“人在轩中鼓素琴”,描述了诗人在琴月轩中弹奏古琴。这里的“素琴”指的是朴素的琴,没有华丽的装饰,给人一种朴素淡雅的感觉。

三、第三句和第四句“半榻影斜天浸水,七弦声动雁投林”,描述了夜晚的宁静景色和诗人的琴声如何影响周围的环境。“半榻影斜”描述了月光照射下的影子,“天浸水”给人一种天空和水面相连的感觉,表现出夜的广阔和宁静。“七弦声动”描述了诗人弹奏古琴的声音,“雁投林”则形象地描述了琴声如何吸引大雁归巢,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画面感。

四、第五句和第六句“光涵石几秋无际,冷逼冰弦夜正深”,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和氛围。“光涵石几秋无际”描述了月光照在石头上的景色,“冷逼冰弦夜正深”则形象地描述了冰凉的琴弦和深夜的寒冷,增强了诗的寒意和静谧感。

五、最后两句“我忆戴逵惭未识,拟乘高兴借清音”,诗人表达了对古人戴逵的怀念和遗憾未能与其相识的情感。同时,诗人也想借助琴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拟乘高兴借清音”一句中的“高兴”可以理解为诗人在月光如水的美景之下产生的欢快情感,“借清音”则表达了他想借助琴声来传达这种情感。

总的来说,《琴月轩》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古琴文化的热爱和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解缙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