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祀圜丘喜甘露降应制

至节圜丘祀颢穹,先期法驾幸斋宫。山纡紫气排双阙,日射红云拥六龙。

八表清明群动喜,一诚感格百灵从。露垂甘液凝珠颗,松偃香蕤合翠幪。

凡物均沾神物化,天心允与帝心通。绝胜宝瓮陈终夕,奚待金茎倚半空。

汉苑醴泉非旨美,梁园瑞雪谩形容。小臣际遇承恩泽,涓滴何能答九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皇家祭祀活动,重点表现了天人感应的祥瑞景象。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祭祀场景的隆重
开篇用"法驾""斋宫"等词展现皇帝出行的庄严阵仗,"六龙"指天子的车驾,"红云""紫气"烘托出神圣氛围,就像电影里神仙出场时的特效。

2. 天人感应的神奇
诗人认为皇帝的诚心感动了上天,所以出现"甘露降"的祥瑞。把露珠比作珍珠,松树像撑着翠绿帐篷,这种自然现象被赋予神圣意义,就像现代人看到彩虹会觉得是吉兆。

3. 政治隐喻
"八表清明""天心帝心"等句暗含治国理念,说皇帝德政使得天下太平,连上天都认可。这类似现代领导说"风调雨顺靠政策好"的表达方式。

4. 历史典故的对比
提到汉朝的醴泉、梁园的雪,都是为了衬托当下祥瑞更珍贵,就像现在人说"五星级酒店都比不上我家温馨"。

5. 臣子的谦卑
结尾作者自称"小臣",说皇恩浩荡自己无以为报,这种表达就像现在下属对领导说"我一定加倍努力工作"。

全诗用华美的自然景象包装政治主题,把露水这种普通事物神圣化,既赞美皇权又展现文采,是典型的应制诗特点。就像现在官方活动的新闻报道,用优美文字记录重大事件。

汪广洋

汪广洋(? ~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