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生活场景,用简单却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深刻的生存困境。
前两句"山厨灶上苔痕碧,齐盂生尘无粒食"直接展现贫穷:厨房灶台上都长出了青苔,碗盆积满灰尘却一粒粮食都没有。这里用"苔痕"和"尘"这两个具体意象,让读者直观感受到这个家庭长期断炊的窘迫。
后两句"可怜雀鼠未知贫,穿屋穿墉不暂息"用动物反衬人的处境:连麻雀老鼠都不知道这家人穷得没吃的,还在屋里墙缝中窜来窜去找食物。这种写法很巧妙——通过动物的"不知情",反而更凸显了人的贫困已经到了连动物都意想不到的程度。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穷到连动物都看不懂"的荒诞感。诗人没有直接哭穷,而是用苔痕、灰尘、小动物这些日常事物,让读者自己体会到那种深入骨髓的贫穷。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比直接说"我家很穷"更有力量,也更能引发读者的同情和思考。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