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

早潮滟滟明星没,晚潮浩浩初月出。
潮去潮来自古今,秋毫不见江波溢。
渡江著屐升颠崖,江流端正白道斜。
吞海亭前放两眼,湱然耳畔喧雷车。
江凫渚雁知潮信,拍翅惊飞排水阵。
半江崩浪大千山,突过中流肯平进。
白马粗毛十万匹,怒蹄蹴踏寒风飘。
如茶素甲鼓声高,睒旸霜刀横击律。
雪龙夭矫空中飞,飞鱼怪物相追随。
鳞爪变现颔珠落,毒涎雾喷光淋漓。
斗霆击电海门碎,巨壑荡潏藏舟移。
汨没沙洲不胜计,但凭远峰露螺髻。
云根直欲信流去,虹洞苍茫极风势。
江豚掀簸岂自由,天吴叫啸水仙愁。
弄潮吴儿好身手,蓦波燕跃伸黄头。
欹岸水痕添一丈,渔舟个个浮天上。
绝港空陂尽灌输,枯荷败藁皆神王。
涛偃端平镜面圆,千溪小艇乘江涨。
君不见钱塘罗刹凌浙西,岁岁啮坏江边堤。
英雄豪气夺天险,犀弩立射潮头低。
此地凭阑却回首,青门文采今何有。
闲看《七发》广陵潮,急买六朝京口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动态描写,展现了潮水的威力和自然界的震撼力。

诗歌开头用早晚潮水的对比,说明潮水涨落是自然规律,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接着描写作者登高观潮的场景,用"白道斜"形容江流,用"喧雷车"比喻潮声,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诗中用大量动物形象来比喻潮水:江边的水鸟被潮水惊飞,浪花像十万匹白马奔腾,潮水涌动如银甲士兵列阵,浪峰似雪龙飞舞。这些比喻既形象又富有动感,把潮水的形态、声音、气势都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后半部分描写潮水的破坏力:雷霆般的潮水冲击着堤岸,淹没沙洲,连江豚都难以自主。但同时也写到弄潮儿的勇敢,他们像燕子般在浪中穿梭,展现出人类面对自然的勇气。

最后诗人由景生情,联想到历史上的抗潮英雄,用"犀弩射潮"的典故,赞美人类战胜自然的豪情。结尾处提到广陵潮和京口酒,将眼前景象与历史典故相联系,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潮水比作各种动物和军事场景的段落,这些比喻既新奇又贴切,让静止的文字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使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钱塘潮的壮观景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