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

污渎横鳣鲸,蝼蚁得而制。
所据非所容,悲叹生贾谊。
吾疑洛阳叟,所见未超诣。
卷之不能伸,无乃为形累。
朅来姚江滨,稽首龙山寺。
泓澄尺馀水,龙乃于此憩。
饮之还可小,泥蟠纵兀肆。
乘时大其用,云行复雨施。
出无而入有,莫得窥其际。
兹龙之为龙,所以超万类。
彼哉横江鲸,舟楫诧吞噬。
莫知屈伸理,已大不可细。
沧溟有时竭,鬐鬣何足恃。
惟龙神以天,不足以迹泥。
洪涛再翻播,勺水或游戏。
江河固所便,岩穴亦可寄。
深潜若终隐,奋迅倏已逝。
小大无定名,变化莫拟议。
吾闻黄面老,法门传不二。
细能入无閒,大可周天地。
芥子纳须弥,妙语言下契。
蛰龙徘徊久,其亦悟此意(清周炳麟光绪《馀姚县志》卷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龙泉山》通过对比"龙"和"鲸"的不同生存状态,探讨了人生境界的哲理。

诗中先用"鲸鱼困在污水沟里被蝼蚁欺负"的比喻,说明贾谊这样的才子怀才不遇的困境。接着描写龙泉寺中一条能在小水潭里自在休息的龙,这条龙很特别:它喝点水就能变小,盘在泥里也很自在;需要时又能变大,行云布雨。这种能屈能伸、自由变化的本领,让它超越了普通生物。

相比之下,横行的鲸鱼只会仗着体型大吃大喝,不懂灵活变通。诗人指出,再大的海洋也会干涸,光靠蛮力迟早要吃亏。而真正的龙能上天入地,既能在洪涛中翻腾,也能在小水洼里玩耍,岩洞水潭都是家。

最后诗人联想到佛教智慧:真正的境界就像龙一样不受形体限制,微小时能藏进芥菜籽,巨大时能充满天地。那条在龙泉寺徘徊的龙,或许也领悟了这个道理。

全诗用生动的动物比喻告诉我们:真正的高人不是靠蛮力称霸,而是要有能屈能伸的智慧,既能抓住机遇大展宏图,也懂得在逆境中保存实力。这种灵活适应环境、不被固有形态束缚的境界,才是超越常人的关键。

孟点

孟点,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知馀姚县(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一八)。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为江东运判兼权太平州(《景定建康志》卷二六)。三年,改提举广东常平。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