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贵族宴会上歌舞表演的华丽场景,充满声色之美和闲适情趣。
前四句用两位历史美人比喻表演者:舞者衣袖如赵飞燕般飘逸,歌者执扇如绿珠般轻盈。琴声像流水自然流淌,箫声仿佛追逐着凤凰(暗指吸引高贵听众)。这里用"随""逐"二字让音乐有了动态美。
五六句转到乐器装饰:琴架上缠绕着精细的金丝纹饰,鼓面上钉着精美的圆形雕花。这种奢华的细节描写,侧面反映出宴会的档次和主人的富贵。
最后两句用周瑜的典故(精通音乐的他听出错误会回头看)来打趣:既然表演完美无缺,自然不用担心被行家挑毛病。这种轻松幽默的收尾,透露出宴会的愉悦氛围。
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先给歌舞者特写,再展示乐器细节,最后拉远到观众反应。通过视觉(服饰、装饰)、听觉(琴箫)的细腻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场视听盛宴的精致与高雅。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