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桃花盛开,与朱姚二君聚饮于河东运河岸畔李氏园中。今花又开而朱君馆于他乡。余赴城北游,喜独姚君仍赴杏林。翌日以七绝二首见示,有“独立花边发浩歌”、“每遇芳晨怀旧友”之句,作二首答之 其二
杏林明岁再同游,岂为贫居惜杖头。
大好春光留不住,落红满地又添愁。
大好春光留不住,落红满地又添愁。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老友相聚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前两句"杏林明岁再同游,岂为贫居惜杖头"意思是:明年杏花开时我们一定要再聚,就算生活不宽裕也要买酒共饮。"杖头"在古代指买酒钱,这里表示不会因为经济原因错过聚会。这两句展现了朋友间真挚的情谊和期待重逢的迫切心情。
后两句"大好春光留不住,落红满地又添愁"则转向对时光的感叹:美好的春天终究会过去,看着满地落花更添忧愁。这里用"落红"象征时光飞逝,也暗指去年桃花树下欢聚的场景已不复存在。一个"又"字特别动人,说明这种物是人非的愁绪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就是这种矛盾感:明明和朋友约好了明年再聚,却还是忍不住为眼前消逝的春光伤感。诗人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无情的感慨完美融合,让读者既感受到温暖,又体会到淡淡的忧伤。这种真实而复杂的情感,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