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仲恂母太硕人李氏挽诗

梁君遁世价妻孟,崔母祈天为妇唐。
身是六朝人物旧,眼看三世子孙昌。
人知翕翕味方隽,谁识耽耽意最长。
犹恨年龄不满百,仅成三万五千场。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关于悼念樊仲恂的母亲太硕人李氏的挽诗。让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魅力。

首句“梁君遁世价妻孟”,描述了樊仲恂的母亲出身于高贵的家族,她的父亲可能是出自梁姓名门望族的人物。母亲也因此身份显赫,嫁入樊家。这里“遁世”可能意味着她远离世俗纷扰,拥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气质。

第二句“崔母祈天为妇唐”,则描绘了这位母亲对天祈祷,尽到了一个贤良妻子的职责。她可能来自唐朝的崔氏家族,一个以贤良淑德著称的家族。这里展现了母亲的善良和虔诚。

第三句“身是六朝人物旧”,说明李氏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她的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

第四句“眼看三世子孙昌”,则描述了母亲亲眼见证了家族三代子孙的繁荣兴盛。这里的“眼看”可以理解为她亲自参与和见证了家族的发展,也体现了母亲的智慧和远见。

第五句“人知翕翕味方隽”,“翕翕”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和谐、融洽的氛围,“味方隽”则是指美好、令人钦佩的品质。这句诗表达了人们都知道母亲有着美好的品质,她的人际关系和谐融洽。

第六句“谁识耽耽意最长”,则表达了尽管人们知道母亲的优秀品质,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她内心的深远和独特之处。“耽耽”可以理解为专注、深入的意思,暗示母亲有着超越常人的远见和智慧。

最后一句“犹恨年龄不满百,仅成三万五千场”,表达了诗人对于母亲早逝的遗憾和惋惜。“三万五千场”可能是指人生中的某个阶段或历程,这里暗示母亲的人生虽然短暂,但她已经完成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这句诗也透露出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不舍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樊仲恂母亲的高贵出身、贤良品质、深厚文化底蕴以及诗人对她的深深怀念和惋惜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以及母亲在家族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