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归诗十八首

北地行欲尽,始觉春萌芽。
村柳色已新,蔼蔼烟中斜。
渡河指齐郊,河边见归槎。
淮徐行在眼,吴会亦匪赊。
道路空苦辛,分定勿复嗟。
生不爱京华,不如早还家。
还家春未暮,及见桃梨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从北方南归的所见所感,语言朴实却充满画面感。

开头四句像一组镜头:旅人走到北方边界,突然发现春天已经悄悄冒出新芽。村庄的柳树披上嫩绿新装,在朦胧烟雾中轻轻摇曳。这里用"始觉"二字很妙,说明春天来得突然,旅人原本没注意到季节变化。

中间六句写行程:渡过黄河指向齐地(山东),河边看到返乡的船只。淮徐(江苏一带)的景色已近在眼前,吴会(江浙地区)也不算远了。虽然路途辛苦,但旅人安慰自己"分定勿复嗟"——命中注定的路程不必抱怨。

最后四句是点睛之笔:坦白说自己本就不爱京城的繁华,不如早点回家。更妙的是盘算着"还家春未暮,及见桃梨花"——赶在春末前到家,还能看到桃花梨花盛开的景象。这种对家乡花期的惦记,比直接说"想家"更打动人。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风尘仆仆的归家喜悦。诗人不写宏大景观,只捕捉柳色、归船、花期这些细小事物,把普通人返乡的急切心情写得活灵活现。特别是最后盘算着赶花期的细节,让整首诗顿时有了生活气息,就像现代人查着天气预报规划返乡行程一样亲切。

李流芳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