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潘孝廉丈德舆即送其还淮安四章 其四
人生各道路,离别事亦常。
况共六合中,把手非茫茫。
送君出西郭,颠倒车中装。
南风动禾黍,路砥沙不飏。
毋为孟浪游,良刀善自藏。
所嗟未罄意,恻恻萦我肠。
恐我明日梦,先至淮水旁。
淮水日夜流,上有君子堂。
堂虚抱寒碧,漾以明月光。
此月如我心,相见毋相忘。
况共六合中,把手非茫茫。
送君出西郭,颠倒车中装。
南风动禾黍,路砥沙不飏。
毋为孟浪游,良刀善自藏。
所嗟未罄意,恻恻萦我肠。
恐我明日梦,先至淮水旁。
淮水日夜流,上有君子堂。
堂虚抱寒碧,漾以明月光。
此月如我心,相见毋相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送别朋友时的复杂心情,既有离别的感伤,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和祝福。
前四句说人生各有各的路要走,离别是常事。但能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知,握手言欢,实在难得。这里用"把手非茫茫"形象地表达了知音难觅的珍贵。
中间部分描写送别场景:送朋友出城,看着他的行李在车上颠簸摇晃。南风吹动路边的庄稼,平坦的路上连沙尘都不扬起。诗人叮嘱朋友:出门在外不要鲁莽行事,要像爱护宝刀一样保护好自己。这些朴实的话语透着真切的关心。
最后八句情感升华:诗人说未尽的话语在心头萦绕,担心自己会梦见朋友先一步到达淮河边的家。他想象朋友家中虚静的厅堂倒映着明月,这月光就像自己的心意,希望彼此永远不忘这份情谊。这里把抽象的思念具象成月光,既浪漫又深情。
全诗语言平实却情感真挚,通过送别时的细节和想象,展现了朋友间朴实无华却深厚的情谊。特别是最后用"淮水日夜流"和"明月光"这两个永恒的自然意象,暗示友情也会像流水月光一样长存。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