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石伞峰
贤相昔未遇,耶溪藏卧龙。宛然东山居,已韵西林钟。
仲氏亦遐旷,尔来习高踪。杨公偶閒暇,中贵同游从。
曲渚拥驺驭,回潭转艨艟。既登寅缘岸,遂践岧峣峰。
径侧萦巨石,磴危攀茂松。伞开自罗列,笥闭谁箴封?
迥立霄汉表,俯看严嶂重。远村暮杳杳,秋海晴溶溶。
染翰纪胜绝,飞觞畅心胸。仍闻待新月,归棹何从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朋友结伴登山的快乐经历,充满了自然美景和文人雅趣。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人物故事线:
开篇用"卧龙"比喻贤才未遇明主,暗示同游者都是怀才不遇的高士。中间详细记录了登山过程:先是坐船渡过曲曲折折的溪流(曲渚回潭),然后沿着陡峭山路(磴危)攀爬,最后到达伞状山峰顶端。大家在山顶打开食盒(笥闭谁箴封)、饮酒作诗,约定看完新月再从容返航。
2. 山水画卷:
诗人用电影镜头般的笔法,从不同角度展现美景:近处有缠绕山径的巨石(径侧萦巨石)、可供攀援的松枝(攀茂松);远眺能看到暮色中的村庄(远村暮杳杳)、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海面(秋海晴溶溶);站在山顶时,云雾在脚下流动(迥立霄汉表),重重山峦尽收眼底(俯看严嶂重)。
3. 文人雅趣:
诗中透露出古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休闲方式——不是单纯游玩,而是将自然、友谊、艺术融为一体。他们赏景要"染翰纪胜绝"(提笔记录美景),饮酒要"飞觞畅心胸"(传杯换盏抒发情怀),最后还要等新月出现,把普通的登山变成了一场风雅的诗歌沙龙。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自由洒脱的气息:一群有才华的朋友,在秋高气爽的日子,毫无功利心地享受山水之乐。这种单纯为美好事物驻足的闲情逸致,在今天尤其显得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