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亥墓(在朱仙镇俗称屠儿原)
战国盛养士,尽为私恩倾。
朱亥里巷人,宁知义与名。
十年鼓刀大梁市,一朝袖椎邺中城。
当时岂知矫令非,感恩公子因侯嬴。
夺鄙军,褫秦魄,救赵存魏在兹役。
不然赵亡魏亦寒,不见梁城终屠磔。
夷门监者年七十,平生乃有市侠客。
至今屠儿原上草,犹带当时椎血碧。
朱亥里巷人,宁知义与名。
十年鼓刀大梁市,一朝袖椎邺中城。
当时岂知矫令非,感恩公子因侯嬴。
夺鄙军,褫秦魄,救赵存魏在兹役。
不然赵亡魏亦寒,不见梁城终屠磔。
夷门监者年七十,平生乃有市侠客。
至今屠儿原上草,犹带当时椎血碧。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战国时期一个叫朱亥的市井屠夫,如何因为报恩而成为改变历史的关键人物。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前四句): 战国时期流行养门客,但这些门客大多只为报答私人恩情。朱亥本是个普通屠夫,住在小巷子里,原本不懂什么大道理。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 朱亥在大梁(魏国都城)当了十年屠夫,后来因为侯嬴(看城门的老头)的推荐,帮信陵君完成了"窃符救赵"的大事。他假传军令夺取兵权,吓退了秦国军队,救了赵国也保住了魏国。要是没他出手,赵国灭亡后魏国也会遭殃,就像后来大梁城被攻破时那样惨。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 七十岁的看门老头侯嬴,一辈子就结交了朱亥这个市井侠客。直到现在,朱亥墓(屠儿原)上的草,还带着当年他用铁椎击杀魏将时的血迹。
这首诗的亮点: 1. 颠覆了"英雄必须出身高贵"的观念,用屠夫当主角 2. 展现了小人物也能改变历史的震撼力量 3. 用"草带血迹"的意象,让历史现场感扑面而来 4. 对比强烈:屠夫与将军,市井与庙堂,平凡与伟大
简单说,这就是个"菜市场杀猪的,关键时刻救了两个国家"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英雄不问出处,普通人也能创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