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哀悼一位名叫刘资政的志士,赞美他面对生死时的勇敢决断,同时感慨忠义之士的悲壮命运。
首联说志士常常悲叹赴死不易,但刘公却能在一句话间就做出勇敢决断。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主人公的非凡勇气。
颔联用两个典故:季路(孔子弟子)战死时不忘系好帽带,扬雄(汉代文人)为保命跳楼却幸存。这两个例子反衬刘公之死更有意义——既不像季路那样只留下形式,也不像扬雄那样苟且偷生。
颈联赞美刘公的忠义壮烈已载入史册,但他的灵魂却孤独地长眠在家乡山中。"峥嵘"形容其气节高峻,"寂寞"则流露诗人对英雄身后冷清的痛心。
尾联诗人自责未能兑现当年祭奠的承诺("只鸡"指简单的祭品),如今作为后辈只能带着斑白的两鬓伤心追忆。这里"下客"是自谦,体现对逝者的敬重。
全诗通过生死抉择的对比、历史典故的映衬、身后荣辱的感慨,塑造了一位舍生取义的英雄形象。最后诗人的自责更反衬出刘公人格的伟大,让读者感受到忠义精神的崇高与悲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