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进小溪

错记村南路,循涯到北沟。
水扶溪石走,鱼冠荇花浮。
鸟语争传夕,松声乍报秋。
道迷何处问,渔艇隔前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划船误入陌生小溪的悠闲经历,充满自然趣味和生活气息。

开头两句写诗人记错了路,本来想去村南却沿着水边划到了北面的小河沟。这种"走错路"的意外反而带来了惊喜,就像我们生活中偶然走错路发现新风景一样。

中间四句用动态的画面展现小溪的生机:溪水推着石头流动,鱼儿顶着水草游动,傍晚鸟鸣此起彼伏,松涛声突然带来秋意。这些描写就像一组生动的短视频——我们看到溪水在石缝间流淌,鱼儿的游动让水面荇菜轻轻摇晃,听到归巢鸟儿的叽喳和风吹松林的沙沙声。特别是"水扶溪石走"的"扶"字用得巧妙,把溪水拟人化,好像它正小心翼翼地搀扶着石头前行。

最后两句写诗人迷路时,看见前方沙洲外停着渔船,暗示可以问路。这个结尾留白很有味道,既交代了现实处境(迷路),又通过"渔艇"这个意象延续了整首诗的闲适氛围,让人联想到渔村生活的宁静。

全诗就像随手拍下的八个小视频,记录了一次美丽的迷路经历。诗人用行走的视角带我们看水、看鱼、听鸟、听松,最后用远处的渔船收尾,留下想象空间。这种对自然细节的敏锐捕捉和轻松自在的叙事方式,正是古代山水田园诗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