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舣衡湘登石鼓书院

蒸湘到此双流合,石鼓朱陵日夜浮。终古乾坤留胜槩,千年文藻仰前修。

平芜落日渔歌晚,远汉西风雁字秋。徙倚危栏望南岳,恍然身世在瀛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石鼓书院远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前两句写景:蒸水和湘江在这里汇合成双流,石鼓山和朱陵洞仿佛日夜漂浮在水面上。用"双流合"展现江河交汇的壮阔,用"日夜浮"赋予山石动态的美感,仿佛它们也在随着江水流动。

中间四句抒情:石鼓书院这个千年名胜永远留存天地间,历代文人留下的文章辞藻令人敬仰。眼前是落日下长满野草的河滩,渔民唱着晚归的歌谣;远处秋风中,大雁在西边的天空排成一行。这里既有对书院文化底蕴的赞美,又用渔歌、雁阵这些生动的画面,勾勒出恬淡悠远的秋日黄昏。

最后两句升华:靠着高高的栏杆遥望南岳衡山,恍惚间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仙境。"瀛洲"是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这个比喻既表现了南岳的云雾缭绕之美,也透露出作者被美景陶醉的愉悦心情。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把江河、山石、书院、渔舟、飞雁等元素巧妙组合,既有宏大的地理空间感,又有细腻的生活气息。通过时空的交错(千年书院与当下秋景),表达了作者对人文历史的追慕,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读来让人仿佛也站在书院高处,感受到那份跨越古今的宁静与旷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