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山中的旅行,充满了细腻的自然景观和生活的朴素情感。
一开始,诗人沿着山路行走了五六里路,突然间眼前的景象变得错综复杂。这说明山中的路径变化多端,山势陡峭,让人心生敬畏。紧接着,诗人眼前出现了一个叫梅花源的地方,虽然人烟稀少,却环绕着丘陵和坟墓,给人一种清静而又带有几分荒凉的感觉。
诗的下一句“天寒云木交,昼晦风水涌”进一步描绘了天气和环境的状况。天色寒冷,云雾缭绕,使得树木看起来更加密密麻麻。傍晚时分,风雨交加,使得景色显得更加昏暗。这样的情感渲染,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也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和神秘感。
最后两句“近闻豺虎多,深入能勿恐”表达了诗人对这片自然环境的担忧。这里提到的“豺虎”是两种危险的野生动物,暗示了在这片山林中可能存在的危险。诗人提醒自己,越是深入这样的环境,就越要保持警惕,不能放松戒备。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自然景观的描述和对环境危险性的警示,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与险境共存的深刻感悟。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生动,情感饱满,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美丽而又危险自然环境的复杂情感。
周是修
(1354—1402)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