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前往南郊祭天的盛大场景,充满对太平盛世的赞美。
第一句写皇家卫队开路,皇帝离开京城前往南郊,举行庄严的祭祀仪式。"羽林"指禁卫军,"清跸"是肃清道路的意思,说明场面隆重。
第二句点明主题:皇帝亲自到南郊祭天,表达对天地的虔诚。"展敬诚"突出了仪式的神圣性。
第三、四句写祭祀当天的好天气。"紫极"指天宫,"黄坛"是祭坛,春光明媚、微风轻拂,暗示上天对皇帝的认可,烘托出祥和的气氛。
第五、六句用生动的细节描写仪仗队的华丽。"鸡翘"是仪仗中的羽毛装饰,"龙舆"是皇帝的车驾,"鼍鼓"指鳄鱼皮鼓,"象辇"是大象拉的车。这些华贵的器物和声响,共同构成一幅皇家出行的恢弘画卷。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慨:百姓欢欣鼓舞,庆幸自己能亲眼见证这样的太平盛世。"抃舞"是鼓掌跳舞的意思,表达普天同庆的喜悦。
全诗精髓:通过祭祀场景的描写,展现皇权的威严与国家的繁荣,同时流露出对安定生活的满足感。语言华丽但不堆砌,画面感强,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盛世的气象。
何乔新
何乔新(1427年-1502年)字廷秀,号椒丘,又号天苗。江西广昌旴江镇人,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