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组劝酒诗中的一首。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生活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两句“莫事长征去,辛勤难具论”,意思是不要离开安宁的生活去参与远征,因为那里的辛苦和劳累难以言表。这两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对征战生活的无奈和厌倦。
接下来的两句“何曾画麟阁,祇是老辕门”,说明了诗人认为那些在战争中立功的人往往不会被记载在历史的功勋簿上,而只是在军营中老去。麟阁在这里指的是历史上记载功勋的殿堂,而辕门则是军营的象征。
后面的两句“虮虱衣中物,刀枪面上痕”,进一步描述了战争中的艰苦和残酷。虮虱是微小的寄生虫,这里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小事或小人物,而刀枪面痕则形象地描述了身上的伤痕,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伤痕累累的状态。
最后两句“不如来饮酒,合眼醉昏昏”,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他认为与其在战场上受苦受累,不如来饮酒,享受片刻的安宁和快乐。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战争的艰辛和普通士兵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通过诗句,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