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拜鹃室助枉题沧桑红泪词,即用原韵奉题拜鹃词①

手搴芳杜天南倚,奇情万般倾诉。
别调回肠,新声荡气,灯底沉吟酸楚。
几番凝伫。
似水老琵琶,欲吞还吐。
同此伤心,分明弦外曲中绪。
思量古,愁无数。
叹寥寥作者,算伊堪取。
春死鹃啼,秋深鬼唱,剩有骚魂少许。
解人怕遇。
唤绝妙双鬟,画楼高处(一作"旗亭开处"。)。
度到樽前(一作"拍入红牙"。),哀音何太苦。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拜鹃室主人)为作者题词后,作者回赠的感怀之作。全词用音乐般的语言,道出了两位文人惺惺相惜的知音之情。

上阕开头就像打开一幅画卷:作者手捧香草倚靠南方,将满腔激情化作词句。这里的"芳杜"是香草,象征高洁品格。接着用音乐作比喻,说对方的词像别致的曲调让人回味,新颖的旋律令人振奋,但在灯下细读又感到丝丝酸楚。"水老琵琶欲吞还吐"这个比喻特别生动,像一位老乐手弹琵琶时欲言又止,暗示词中藏着说不尽的心事。最后点明两人是"同此伤心"的知音,能听懂弦外之音。

下阕转向对这位词人的赞叹。先说古往今来能写好词的人太少,而眼前这位绝对算一个。用"春死鹃啼、秋深鬼唱"这样凄美的意象,形容其词中蕴含的悲怆力量,就像杜鹃啼血、秋夜鬼吟,只剩下一点屈原式的忠魂。后几句写得特别有画面感:怕遇到太懂行的知音(这是反话,其实是庆幸遇到了),就让歌女在酒楼高处演唱这些词,当哀伤的旋律伴着酒香传来时,不禁感叹:这歌声为何如此悲苦?

全词最动人的就是那种文人间的默契。不用明说伤心事,通过写词唱和就能心意相通。作者善用音乐意象,让整首词仿佛自带旋律,读着读着就像听到有人在远方弹唱。那种欲说还休的惆怅、相见恨晚的欣赏,都藏在"欲吞还吐"的琵琶声里,藏在歌女"哀音太苦"的唱词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