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方泳道见寄
延首浙河外,浮氛翳青天。
下有豺与贙,纷其集中田。
况复直岁祲,蒿莱莽连阡。
民流入他郡,百进而无人烟。
咨予忝观风,七州命所悬。
驻车问疾苦,入耳潸潸然。
期令万苍黔,生意春无边。
一网猎群饕,其敢诿力绵。
天王自圣明,疑旒蔽其前。
曰此何罪辜,百诬饮贪泉。
奉使既不称,还印归民编。
南窗可笑傲,双溪恣流连。
不贪金门步,不慕东壁躔。
但愿紫皇寤,赤子逃烹煎。
贤聚国脉壮,吏良民瘼痊。
臣虽就九死,没齿无怨言。
方子远投赠,厉我弥贞坚。
枯木已无心,安能被朱弦。
江水徜可楫,吾其剑西川。
下有豺与贙,纷其集中田。
况复直岁祲,蒿莱莽连阡。
民流入他郡,百进而无人烟。
咨予忝观风,七州命所悬。
驻车问疾苦,入耳潸潸然。
期令万苍黔,生意春无边。
一网猎群饕,其敢诿力绵。
天王自圣明,疑旒蔽其前。
曰此何罪辜,百诬饮贪泉。
奉使既不称,还印归民编。
南窗可笑傲,双溪恣流连。
不贪金门步,不慕东壁躔。
但愿紫皇寤,赤子逃烹煎。
贤聚国脉壮,吏良民瘼痊。
臣虽就九死,没齿无怨言。
方子远投赠,厉我弥贞坚。
枯木已无心,安能被朱弦。
江水徜可楫,吾其剑西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官员的内心独白,用直白的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部分:灾荒惨状(前10句) 诗人遥望浙江外的灾区,天空都显得灰暗。地上豺狼横行(比喻贪官恶吏),田地荒草丛生。正值灾年,百姓流离失所,百里无人烟。作为监察官员,他管辖七州百姓的命运,亲眼所见令人泪下。
第二部分:反腐决心(中间12句) 他立志让百姓重获生机,发誓要一网打尽贪官("群饕"指像饕餮一样贪婪的人)。虽然皇帝被谗言蒙蔽,但他坚持认为贪官喝"贪泉"(比喻贪污)就该受罚。如果自己不能胜任,宁愿辞职回乡,过清贫自在的生活。
第三部分:赤子之心(最后14句) 他不贪官位名利,只求皇帝醒悟,让百姓免受煎熬。只要国家任用贤能,官吏清廉,自己就算死九次也无怨无悔。朋友赠诗勉励他保持操守,但他自比"枯木"(心力交瘁),难再被琴弦触动(难复激情)。最后激昂表示:如果江水能行船,他愿立刻持剑去西川为民除害。
诗的魅力在于: 1. 画面感强:用"蒿莱连阡""百进无人烟"等白描手法,让人直观感受灾情。 2. 比喻生动:把贪官比作"豺贙""群饕",把清廉比作"不饮贪泉"。 3. 情感真挚:从痛心到愤怒,再到无奈又决绝,层层递进,最后"剑西川"的爆发尤为震撼。 4. 官员自省:罕见地展现古代官员的自我问责意识,宁愿辞职也不同流合污。
全诗像一封古代版的"反腐倡议书",既有杜甫式的忧民情怀,又有李白式的侠气,展现了中国传统清官"为民请命,舍生忘死"的精神。
高斯得
宋邛州蒲江人,字不妄。高稼子。理宗绍定二年进士。李心传修四朝史,辟为史馆校阅,分修光、宁二帝纪。因言事,忤宰相史嵩之,出为外官。淳祐六年复以论史嵩之事被排出外。历福建路计度转运副使,为宰相丁大全之党诬劾,夺职降官,大全罢,事始得白。恭帝德祐元年累官至参知政事,为宰相留梦炎乘间罢去。有《诗肤说》、《耻堂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