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和刘柴桑

我经山泽间,细行每踌躇。
今兹荷天力,静寄田园居。
墙连友生家,竹映从弟庐。
流水周屋下,鸡鸣应遥墟。
閒访齐民术,精微在菑畬。
井臼时一操,习气通劳劬。
宾阶绿苔长,萧散礼数无。
去去久如兹,人代自相疏。
默哂桃源人,衣食烦百须。
彼居既不出,我往定焉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隐居田园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琐的疏离感。

诗的前半部分用白描手法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图景:诗人在山野间漫步时总是放慢脚步细细欣赏,如今有幸过上宁静的田园生活。住处与朋友家相连,竹林掩映着堂弟的房屋,流水环绕屋舍,远处村落传来鸡鸣声。这些画面共同勾勒出一幅和谐自然的乡村画卷。

中间部分写日常生活的细节:研究农耕技术,亲自打水舂米,在劳动中体会生活的真谛。门前台阶长满青苔,待人接物也不讲究繁琐礼节,显示出远离世俗约束的自由状态。

最后通过对比表达主旨:诗人认为长期这样与世隔绝的生活,自然会与世俗社会渐行渐远。他暗自嘲笑那些幻想桃花源的人——既要追求隐居,又放不下各种物质需求。既然选择了隐居不出,又何必在意外界如何评价呢?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展现了隐居生活的两面性:既有亲近自然的惬意,也有必须亲力亲为的辛劳;既能获得精神自由,也要承受与世隔绝的孤独。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告诉我们:真正的隐居不是逃避现实的浪漫幻想,而是甘于平淡、安于劳作的选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