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吕德璋道人(并引)

世纲连天天地窄,君乃对人眼青白。
口占道论馀五千,身往仙山寻八百。
赵侯精灵足诗态,员子惭愧今词伯。
不须对月人自三,他年共作沧浪客(自注:谓予及吕、赵。)。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给吕德璋道人的赠诗,诗中表达了对吕德璋道人高洁品质和超脱世俗的赞美。

首先,诗人开篇说“世纲连天天地窄”,意思是说世间的纷扰和束缚让人的天地变得很狭窄。这里诗人用“世纲”比喻世俗的规矩和束缚,用“天地窄”来形容这种束缚让人感到压抑。

接着,诗人称赞吕德璋道人“君乃对人眼青白”,意思是说吕道人对待他人真诚、坦荡,不虚伪,让人看了觉得清爽。这里的“眼青白”比喻人的品质高尚。

然后,诗人提到吕道人“口占道论馀五千,身往仙山寻八百”,意思是说吕道人能口若悬河地谈论道义,而且身体力行地去寻找仙山,追求超脱世俗的境界。这里的“道论”指的是关于道德和哲学的言论,“仙山”则象征着理想中的超然境界。

诗人还提到赵侯和员子,说赵侯有诗人的气质,而员子则自愧不如,认为自己是词坛的佼佼者。这里诗人用赵侯和员子来衬托吕道人的才华和品德。

最后,诗人以“不须对月人自三,他年共作沧浪客”作为结尾,意思是说吕道人无需借助外物来体现自己的境界,将来我们三人(诗人、吕道人、赵侯)可以一起成为超脱世俗的仙人。这里的“对月人自三”意味着吕道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而“沧浪客”则是指追求自由、超脱的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吕德璋道人的高洁品质和超脱世俗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更具魅力。

员兴宗

隆州仁寿人,字显道,仕前居九华山,号九华。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荐除教授。召试,擢著作郎、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所上奏议,大抵毅然抗论,指陈时弊。孝宗乾道中,疏劾贵幸,中谗去职,侨居润州而终。多与张栻、陆九渊诸学人书简往复。有《采石战胜录》、《辩言》、《九华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