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 其一

尽却名公下士心,秋官难弟更言深。
偶谁如此看吾辈,可见先生教子箴。
雁塔慈恩前进士,浙江民瘼旧棠阴。
薤歌欲补伤心泪,哀血能无下满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逝者的挽诗,通过朴实真挚的语言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与哀思。

首联"尽却名公下士心,秋官难弟更言深"写逝者生前谦逊有礼,赢得众人敬重,连官职比他低的同僚也对他赞不绝口。这里"秋官"指刑部官员,暗示逝者可能曾任司法官职。

颔联"偶谁如此看吾辈,可见先生教子箴"转为感叹,说像逝者这样德才兼备的人实在难得,这都源于他良好的家教。"教子箴"指教育子女的箴言,说明逝者不仅自身优秀,还重视子女教育。

颈联"雁塔慈恩前进士,浙江民瘼旧棠阴"用两个典故:唐代进士在雁塔题名,说明逝者曾高中进士;"棠阴"典出《诗经》,指官员德政留下的恩泽,暗示逝者在浙江为官时深得民心。

尾联"薤歌欲补伤心泪,哀血能无下满襟"直抒胸臆,"薤歌"是古代的挽歌,诗人说纵使写尽挽歌也难表哀痛,悲伤的泪水已浸透衣襟。用"哀血"这样强烈的意象,将悲痛之情推向高潮。

全诗通过"名公下士""教子箴""民瘼棠阴"等细节,塑造了一位德高望重、为官清廉、教子有方的长者形象。语言虽简练,但"哀血满襟"等生动比喻让情感表达格外动人,展现了传统挽诗"哀而不伤"的含蓄之美。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