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牙山

烈火烹煎沸鼎游,梦回渐觉此身浮。
坐忘三载蕉中鹿,卧护一帆天际舟。
要识此心如止水,尽将尘迹送牢愁。
荆溪莓藓青无恙,待与石亭三日留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佛牙山》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浅白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人生感悟。

首联"烈火烹煎沸鼎游,梦回渐觉此身浮"用沸腾的鼎比喻纷扰的世俗生活,当从梦中醒来时,才发觉人生如浮萍般虚幻。这里暗示世人常被俗世纷扰所困,只有清醒时才能看透本质。

颔联"坐忘三载蕉中鹿,卧护一帆天际舟"用了两个典故。"蕉中鹿"典出《列子》,比喻虚幻不实的事物;"天际舟"象征超脱尘世。这两句说通过长期静坐修行,看破虚幻,守护着超然物外的心境。

颈联"要识此心如止水,尽将尘迹送牢愁"直接点明主旨:想要明白内心就该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平静,把尘世的烦恼都抛开。"止水"的比喻生动展现了理想的心理状态。

尾联"荆溪莓藓青无恙,待与石亭三日留"转向景物描写,青苔依旧翠绿,诗人在石亭中停留,暗示通过与自然相处来净化心灵。最后一句特别有画面感,仿佛邀请读者一起体验这种宁静。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它用具体形象表达了抽象的人生哲理:通过远离喧嚣、回归自然来获得内心的平静。诗人没有说教,而是用"沸鼎""止水""青苔"等常见事物,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从浮躁到宁静的转变过程。这种将深刻道理融入日常景物的写法,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所在。

胡鉴

胡鉴,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知泾县(清嘉庆《泾县志》卷一三)。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