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江子我郎中社饮一首
社醵遗风在,田家礼数饶。
玉人疑解意,孺子故来邀。
禦寇惊先馈,庚桑惧见杓。
习乡俱尚齿,惇族悟疏苗。
未见雕戈静,方欣玉烛调。
山寒时作暝,火老不成歊。
酾酒无留榼,蒸豚发堕樵。
蛮讴声带苦,村舞拍频招。
野性疏钟鼎,官身脱市朝。
形随石骨瘦,心与涧花彫。
朔漠音尘断,膻胡意气骄。
谁为今定远,空作老边韶。
枉矢知天变,双桃验服妖⑴。
献书惭痛哭,避地独无聊。
复古周宣治,中兴太白谣。
明年及春社,愁鬓雪应消。
玉人疑解意,孺子故来邀。
禦寇惊先馈,庚桑惧见杓。
习乡俱尚齿,惇族悟疏苗。
未见雕戈静,方欣玉烛调。
山寒时作暝,火老不成歊。
酾酒无留榼,蒸豚发堕樵。
蛮讴声带苦,村舞拍频招。
野性疏钟鼎,官身脱市朝。
形随石骨瘦,心与涧花彫。
朔漠音尘断,膻胡意气骄。
谁为今定远,空作老边韶。
枉矢知天变,双桃验服妖⑴。
献书惭痛哭,避地独无聊。
复古周宣治,中兴太白谣。
明年及春社,愁鬓雪应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乡村社饮(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聚会)的热闹场景,同时融入了诗人对时局和自身命运的感慨。
前半部分(热闹的社饮):
开篇用"社醵遗风"点出这场聚会延续了古老传统,村民们凑钱办酒、礼数周到。接着用生动的画面描写聚会细节:像玉般温润的人善解人意,孩子们热情邀约;有人怕喝多提前送礼,有人像怕勺子(暗指酒杯)的庚桑楚一样躲酒。大家按年龄排座次,在热闹中感受到家族的温暖。
中间部分(借景抒怀):
诗人笔锋一转,用"雕戈未静""朔漠音尘断"暗示边境战事未平,外族气焰嚣张。他自比汉代班超(定远侯)和边韶,感叹自己空有抱负却无法安定边疆。"枉矢"(流星)和"双桃"的典故,暗喻时局动荡、朝政混乱。
结尾部分(自我宽慰):
虽然诗人像当年痛哭献策的贾谊一样忧国,却只能避世闲居。但他仍怀抱希望,用周宣王中兴的典故,期待明年春社时,愁白的鬓发能随冰雪消融般重获新生。
全诗亮点:
1. 动静结合:烤肉香气与樵夫砍柴声、带着苦调的山歌与欢快舞蹈,构成视听盛宴。
2. 巧妙用典:把"怕酒"说成"惧见杓",把"忧国"比作贾谊痛哭,既含蓄又深刻。
3. 情感起伏:从聚会的欢快,到忧国的沉重,最后归于希望,像坐过山车般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