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仲求红梅接头

君家梅溪上,但见梅花白。
我家家⑴树红,求枝寄归客。
剪接如交情,本末不相隔。
明年举酒时,醉颊生微赤。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之间互赠梅花、传递情谊的温馨故事,语言朴实却充满生活情趣。

开头用对比手法点明主题:朋友家(君家)的梅溪边只有白梅,而我家(我家)的红梅开得正艳,于是主动剪下红梅枝条寄给远方的朋友。这里"红梅"不仅是实物,更象征着热情真挚的友情。

中间四句写得特别生动:剪梅枝就像交朋友,只要心意相通(本末不相隔),折枝相赠也不会影响感情。诗人把修剪花枝比作人际交往,说明真正的友谊经得起适当"修剪",反而能促进情谊。

结尾想象来年共饮时,朋友因饮酒(或想起这份情谊)而脸颊泛红,与红梅的颜色相映成趣。这个画面既温馨又幽默,把抽象的友情转化为可见的醉颜,让整首诗在暖意中收尾。

全诗就像邻居间分享自家果树般自然,通过赠梅这件小事,展现了朋友间不求回报的真诚。最打动人心的,是诗人把生活琐事写得充满诗意,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友谊不在于贵重礼物,而在于这份"把我喜欢的也分给你"的贴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