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象和社会现实的对比,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前四句写天气:虽然日历上还是秋天,但气候已经像冬天了。值得庆幸的是天气还算温和,风雪还不猛烈。这里用"值秋"和"冬月"的对比,突出了季节交替时的特殊感受。
中间两句写景色:远处雾气蒙蒙的道路泛着湿润的光泽,杨柳的绿叶已经褪尽,刚刚泛出黄色。诗人用"湿光"和"初生黄"这样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了深秋特有的朦胧景致。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由景及人:歉收的乡村里,百姓无以为生,就连树下的乌鸦都饿得只能吃树叶充饥。诗人通过"饥乌餐叶"这个细节,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艰难处境。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先写景后抒情,在描绘秋景的同时,更表达了对贫苦百姓的同情。特别是最后乌鸦吃树叶的画面,既真实又震撼,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