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新年第一天接受百官朝贺的盛大场景,充满了对皇权的赞美和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祝福。
前四句用天象比喻皇权:明亮的星辰闪耀天空(倬彼见象),就像皇帝的光辉普照人间(於昭于天)。南天极星(维南有极)和太阳运行的轨迹(离丙之躔),暗示皇帝如同永恒的天体般至高无上。
后四句直接歌颂皇帝:既圣明又伟大(既明且大),顺应天命统治天下(应圣乘乾)。最后送上祝福:愿皇帝洪福齐天(诞受景福),愿王朝千秋万代(亿万斯年)。
全诗用宏大的天文意象烘托皇权神圣,通过整齐的四字句式营造庄重感。虽然是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作品,但其中"亿万斯年"的祝福,也折射出古人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愿望。这种将自然现象与政治统治相联系的手法,是古代颂诗常见的特点。
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