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翁武原赴黄州 其二

啼莺芳草最佳辰,喜见仙轺拥传新。
空阔鱼龙扬子水,参差桃李秣陵春。
十年旧雨同游宦,此日停云有故人。
君到江南相忆否,新诗肯为寄香蘋。

现代解析

这首《送翁武原赴黄州 其二》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通过描述美好的自然景色和感慨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翁武原的深厚情感。接下来我将对这首诗进行通俗易懂的解析。

首联“啼莺芳草最佳辰,喜见仙轺拥传新。”描述了送别的美好时刻。诗人用啼叫的莺和茂盛的芳草来描绘春天的生机盎然,以此衬托出这是一个美好的时刻。同时,“仙轺”是古代的一种仪仗,这里用来形容友人的车马,显示出友人赴任的尊贵和隆重,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贺之情。

颔联“空阔鱼龙扬子水,参差桃李秣陵春。”则是通过景物描写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扬子江畔的水域广阔,鱼龙在其中游动,象征着友人广阔的胸怀和未来的前程。而秣陵的春天桃李盛开,繁花似锦,暗示着黄州这片土地的美好和生机。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依恋。

颈联“十年旧雨同游宦,此日停云有故人。”诗人回忆了与友人共同度过的时光,并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感情。“旧雨”指的是老朋友,“同游宦”则暗示他们曾经一同在官场奋斗。而“停云”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停留和留恋。这一联通过回忆过去,强调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尾联“君到江南相忆否,新诗肯为寄香蘋。”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嘱托和期待。他问友人到了江南是否会想念自己,并希望友人在看到江南的美景时,能够写下新诗,寄给自己。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展现了他对江南美景的向往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美好的景物描写、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翁武原的深厚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