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形似钵盂的山峰,以及诗人在此静坐悟道的心境。
前两句"高峰宛如钵,卓锡有清泉"用比喻手法,把高耸的山峰比作出家人用的钵盂,说这里有清澈的泉水。这既写了山峰的独特形状,又暗示这是个适合修行的地方。
后两句"坐到会心处,不必鸟巢肩"是诗的核心。意思是当静坐达到心灵通透的境界时,连传说中高僧"鸟巢禅师"(传说他修行时肩头有鸟筑巢)那样的外在形式都不需要了。诗人想表达的是: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领悟,而不在于表面的形式。
全诗语言简洁,用常见的钵盂、清泉等意象,表达了深刻的禅理:修行重在内心觉悟,不必拘泥外在形式。这种将日常生活意象与深刻哲理结合的手法,正是禅诗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