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

高阁烦襟生远兴,忽闻凉籁动罗帏。
随风已去传鸣柝,傍月还来助捣衣。
疑有波涛从地起,独怜乌鹊正南飞。
长安此夜悲秋客,细数流年感是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里的复杂情感,通过声音和景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人在季节变换时的感伤与思考。

首联"高阁烦襟生远兴,忽闻凉籁动罗帏"写诗人在高楼中心情烦闷时,突然听到秋风吹动帘幕的声响。这里的"凉籁"指秋风的声音,暗示季节已入深秋,为全诗定下清冷的基调。

颔联"随风已去传鸣柝,傍月还来助捣衣"继续描写秋夜的声音。"鸣柝"是古代打更的梆子声,"捣衣"是妇女在河边捶打衣服的声音。这两个声音随风飘来又远去,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营造出秋夜特有的寂寥氛围。

颈联"疑有波涛从地起,独怜乌鹊正南飞"是诗人的想象。秋声浩大如地底涌起的波涛,而南飞的乌鹊更添秋意。这里用夸张手法写秋声的震撼,又以乌鹊南飞暗示时光流逝。

尾联"长安此夜悲秋客,细数流年感是非"点明主题。诗人作为客居长安的游子,在秋夜里细数过往岁月,感叹人生的是非得失。"悲秋客"三个字道出了古代文人常见的季节性情思。

全诗以"秋声"为线索,将自然声响与人生感慨巧妙结合。诗人通过秋风、更声、捣衣声等具体意象,把抽象的悲秋情绪变得可感可知。最后落脚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让读者在感受秋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人生无常的深层思考。诗中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写法,展现了古典诗歌以小见大的艺术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