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河

北河之水来何方,四顾白浪纷茫茫。
山崖摆石怒雷吼,波臣肆毒民生戕。
可怜草木环巨浸,污者既没隆者黄。
老农道边袖手泣,滞穗那得希除芒。
村村黔首筑堤集,锹锄各致羊头钢。
喧填往来不得息,略如巢燕衔泥忙。
秋成傥可得一饱,此日敢惜胝胼疮。
我来自京归南井,绿蒲十幅安吴樯。
涛翻岸断不可辨,竹索或曳人垣墙。
版扉土屋半在水,居人僦食空橐囊。
我家苦忆淮黄侧,西兼白马东广洋。
年年稻田长荇藻,以鱼作蔬菱作粮。
比闻五旬雨不歇,对此能勿心烦伤。
侧闻圣人重人事,疏沦有道谁其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洪水肆虐、民生疾苦的悲惨画面,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治理水患的思考。

第一部分:洪水肆虐的恐怖景象 开篇用"北河之水来何方"的疑问引出洪水源头不明、来势汹汹的特点。"白浪纷茫""山崖摆石怒雷吼"等句,用夸张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洪水如发怒的雷神般摧毁一切的威力。特别生动的是"波臣肆毒"这个拟人化描写,把洪水比作肆虐的暴君,直接点明灾害对百姓的伤害。

第二部分:灾后惨状的真实记录 诗中细致刻画了灾后场景:被淹没的草木、站在道边哭泣的老农、各村百姓紧急筑堤的忙碌身影。这些画面像纪录片镜头般真实,尤其是"巢燕衔泥忙"的比喻,既形象表现了百姓抗灾的艰辛,又暗含对他们如蝼蚁般渺小无力的悲悯。

第三部分:双重灾难的叠加 诗人通过"我家苦忆淮黄侧"转入更深层的思考。这里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不仅遭遇天灾,百姓还要承受"僦食空橐囊"的人祸(指被迫租食而掏空积蓄)。"以鱼作蔬菱作粮"的异常饮食方式,凸显灾民生存的艰难。

结尾的深意 最后两句看似平淡却意味深长。诗人听说圣明的君主重视民生,但"疏沦有道谁其商"的质问,直指治水良策无人商议执行的现实困境。这个开放式结尾,既包含对统治者的委婉批评,也留下关于如何真正解决民生问题的思考空间。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老农袖手泣"这个细节——连最勤劳的农民都只能绝望地站着哭泣,比任何夸张描写都更能体现灾难的深重。诗人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同情,而是通过亲眼所见的细节,引发读者对自然灾害背后社会问题的关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