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元帅相拉浣花溪泛舟

行都元帅千蹄马,腰佩角弓箭盈把。
浣花溪头具小舟,击鼓吹箫行酒斝。
舞腰袅娜锦缠头,风吹金缕随东流。
公孙弟子背面笑,拔剑一击蛟龙愁。
万里桥西有茅屋,杜子当年来卜筑。
湘江一醉不复归,四松寂寞擎寒玉(以上同上书页一四九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威风凛凛的元帅与众人泛舟浣花溪的豪迈场景,同时穿插对杜甫故居的追忆,形成古今交融的意境。

前四句像电影开场:骑着千匹骏马的元帅,腰间挂着弓箭,带着乐队在溪边小船上喝酒奏乐。这里用"千蹄马""角弓"等夸张细节,突出元帅的霸气,而"击鼓吹箫"又展现文人雅趣。

中间四句画面突然灵动:舞女锦缎缠头翩翩起舞,金线衣带随风飘向流水。这时笔锋一转,出现"公孙弟子"(可能指同行侠客)笑着拔剑斩蛟的豪侠画面,用"蛟龙愁"的拟人手法暗示剑术高超。

最后四句转入深沉回忆:镜头切换到万里桥西的杜甫草堂。提到杜甫当年醉别湘江(暗指其漂泊人生),如今只剩四棵松树孤独挺立。"擎寒玉"这个比喻既写松枝积雪的晶莹,又暗喻杜甫高洁品格如寒玉般永恒。

全诗巧妙地将热闹的泛舟场面与寂寥的历史遗迹并置,通过"舞女金缕"与"四松寒玉"的冷暖对比,传递出盛衰无常的感慨。最精彩的是"蛟龙愁"三字,既写剑术震慑蛟龙,又暗喻英雄能平定乱世,短短几句就完成了从享乐到豪情再到怀古的三重意境跳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