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霁庭药芬郁

炎曦代暮节,溽景布萋阴。
迎风抗高馆,疏牖匝重林。
百卉熙嘉月,洽土重丰霖。
中庭始及霁,芳蕤忽以森。
即事寡喧垢,投足类幽深。
朝艺植余杖,时还散我襟。
处世常希寂,委顺故怡心。
何必东山下,考筑始投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雨后庭院生机盎然的景象,以及诗人闲适自得的心境。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环境描写(前八句)
诗人用生动的画面感展现夏日雨后的庭院:炎热的太阳替代了暮春,潮湿的空气中草木茂盛。迎着微风的高楼,透窗可见层层树林。百花在美好时节绽放,湿润的土壤饱吸雨水。庭院刚放晴,花草的芬芳就扑面而来。这里用"百卉熙嘉""芳蕤忽森"等词语,突出雨后植物蓬勃的生命力。

2. 生活场景(中间四句)
诗人描写自己的闲适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少有尘世烦扰,每一步都像走在幽静深处。早晨拄着拐杖料理花草,不时敞开衣襟纳凉。通过"寡喧垢""散我襟"等细节,展现隐居生活的清净自在。

3. 人生感悟(最后四句)
诗人表达处世态度:人生在世但求宁静,顺应自然就能愉悦。何必非要像古人那样隐居东山才辞官归隐呢?这里用"委顺怡心"点明主旨,认为真正的闲适在于心境,而不在于隐居的形式。

全诗亮点:
- 画面感极强的环境描写,让读者仿佛闻到雨后花草香
- 通过种花散步等日常细节,展现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 最后提出独到见解:快乐源于内心,不必刻意模仿古人
- 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刻意雕琢,却充满生活情趣

这首诗告诉我们:真正的闲适生活不在于住在哪里,而在于能否在平凡中发现美好,保持平和愉悦的心态。就像诗人在自家庭院就能感受到隐居的乐趣,关键是要学会欣赏身边的自然之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