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 蔡玑先铉升兄弟招同王璞庵胡震生泛舟秦淮席上分调
人家垂柳亚,水荭花放,帘卷落潮天。
岸容随棹转,碧槛红阑,佳处互洄沿。
时光纵好,奈撩人、满目山川。
把一幅、乌丝栏展,同写入新篇。
尊前。
故乡在望,七十长亭,问离觞几遍。
还又傍、荷阴擘藕,叶外闻蟑。
斜阳帽影微风袖,知后期、更落谁边。
欲别也,河梁锦缆重牵。
岸容随棹转,碧槛红阑,佳处互洄沿。
时光纵好,奈撩人、满目山川。
把一幅、乌丝栏展,同写入新篇。
尊前。
故乡在望,七十长亭,问离觞几遍。
还又傍、荷阴擘藕,叶外闻蟑。
斜阳帽影微风袖,知后期、更落谁边。
欲别也,河梁锦缆重牵。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秦淮河畔的夏日泛舟图,充满了诗情画意的闲适与淡淡的离愁。
上阕开篇就用垂柳、水荭花、落潮等意象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柔美风光。"帘卷落潮天"五个字就让人仿佛看到临水人家的窗帘随风轻卷,远处潮水缓缓退去的画面。随着小舟前行,两岸的红栏碧槛、亭台楼阁不断变换角度,就像在画中巡游。但在这美景中,诗人却生出"奈撩人、满目山川"的感慨——再美的风景也抵不过对故乡的思念。
下阕转入更深的情绪。"七十长亭"暗示离家的遥远,酒席上的欢笑掩盖不住乡愁。荷阴下掰藕、听蝉鸣的闲适场景,反衬出"斜阳帽影"中即将分别的惆怅。最后"河梁锦缆重牵"的细节尤为动人,就像现代人临别时反复说着"再见",缆绳一次次被拉起又放下,把依依不舍的心情写得鲜活可见。
全词最妙处在于将游乐之欢与离别之愁自然交融。就像我们旅游时既享受美景,又会突然想家;聚会时开怀畅饮,散场时却格外落寞。这种复杂而真实的情感,通过泛舟、饮酒、听蝉等日常场景自然流露,让今天的读者依然能产生共鸣。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