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武城》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化教育必须服务于百姓生活。
前两句"千载武城县,依然鲁水涯"像一幅历史画卷,告诉我们武城这座古城历经千年,依然静静坐落在鲁水边。这里用"千载"和"依然"形成对比,暗示时间流逝但某些东西始终未变。
后两句笔锋一转,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民生如不遂,弦诵亦何为"。意思是如果老百姓连基本生活都过不好,那些读书诵经的文化活动又有什么用呢?"弦诵"代指古代的教育文化活动,诗人用这个词生动地展现了学堂里传出的读书声。
整首诗的精髓在于:诗人不是在否定文化教育,而是强调任何文化活动都必须以改善民生为基础。就像我们现在说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但物质基础必须先打好。这种关注民生、注重实效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很有现实意义。
诗人用短短20个字,就把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说得明明白白,这种以小见大、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