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词
庭院深深春日迟,百花落尽蜂蝶稀。
柳絮随风不拘管,飞入洞房人不知。
画堂绣暮垂朱户,玉炉消尽沉香炷。
半褰斗帐曲屏山,尽日梁间双燕语。
美人睡起敛翠眉,强临鸾鉴不胜衣。
门外秋千一笑发,马上行人断肠归。
柳絮随风不拘管,飞入洞房人不知。
画堂绣暮垂朱户,玉炉消尽沉香炷。
半褰斗帐曲屏山,尽日梁间双燕语。
美人睡起敛翠眉,强临鸾鉴不胜衣。
门外秋千一笑发,马上行人断肠归。
现代解析
这首《春日词》描绘了一幅春日深闺的慵懒画面,通过细腻的景物和人物描写,传递出淡淡的寂寞与哀愁。
开篇"庭院深深春日迟"立刻营造出封闭幽静的氛围——大宅院的春天来得特别慢,仿佛与世隔绝。百花凋零、蜂蝶稀少的景象,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带出一丝伤感。柳絮随风乱飞,甚至飘进无人注意的闺房,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春天不受约束的自由感,也暗喻着闺中人的心事无人知晓。
中间部分转向室内场景:华丽的厅堂垂着朱红门帘,香炉里的沉香渐渐燃尽。半卷的帐幔和曲折的屏风后,整天只听得见梁上燕子的呢喃。这些描写充满了富贵气息,但"尽日"二字透露出漫长无聊的时光流逝。
最后聚焦到女主角:她睡醒后皱着眉头,勉强梳妆时连衣服都显得沉重。门外突然传来秋千上的欢笑声,而骑马经过的行人听到这笑声却伤心离去。这个结尾很巧妙——秋千笑声的明媚与"断肠归"的凄凉形成强烈对比,让人猜想这笑声是否来自闺中人?或是她听见别人的欢笑更觉孤独?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远到近,由外及内,最后定格在人物特写。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庭院、柳絮、香炉、燕子等意象,自然流露出深闺女子春日里的孤寂与淡淡哀愁。最妙的是结尾那声秋千笑,让整首诗的情绪突然转折,余韵悠长。
常某
常某,毗陵(今江苏常州)人。徽宗崇宁四年(一一○五),敕使朱勔置应奉局于平江,搜刮南方奇花异石,民怨沸腾,作蟹诗讥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