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萁行(闽清县饥,不报,民采蕨萁为食而多
东山有蕨萁,南山有蕨萁。
西山有蕨萁,北山有蕨萁。
采采蕨萁,晨露未晞。
荆棘离披,筐筥携持。
长镵深入土,短褐寒风吹。
采采蕨萁,可以疗饥。
以簸以炊,为饧为饴。
食少不下咽,食多伤人脾。
去年岁歉食无糜,橡栗拾尽民流离。
今年岁歉田无稗,蕨萁食尽将安之?美食大官馔,仁心宁
汝悲?但见昨日奏麦两歧,今日进五色芝,呈祥献瑞无休
时,载膏载脂,驿骑驱驰。
蕨萁蕨萁,官独不汝知!已而已而,岁云莫矣。
西山有蕨萁,北山有蕨萁。
采采蕨萁,晨露未晞。
荆棘离披,筐筥携持。
长镵深入土,短褐寒风吹。
采采蕨萁,可以疗饥。
以簸以炊,为饧为饴。
食少不下咽,食多伤人脾。
去年岁歉食无糜,橡栗拾尽民流离。
今年岁歉田无稗,蕨萁食尽将安之?美食大官馔,仁心宁
汝悲?但见昨日奏麦两歧,今日进五色芝,呈祥献瑞无休
时,载膏载脂,驿骑驱驰。
蕨萁蕨萁,官独不汝知!已而已而,岁云莫矣。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饥荒年代的悲惨画面,深刻揭露了官民之间的巨大差距。
全诗以"蕨萁"这种野菜为主线展开。开头四个排比句"东山有蕨萁..."像民歌一样简单重复,却营造出百姓四处觅食的紧迫感。接着详细描写采蕨场景:百姓天不亮就出发,穿着单薄衣服,在寒风中用长铲挖野菜。他们小心地把蕨萁做成各种食物,但吃少了不顶饿,吃多了又伤身体。
中间部分形成强烈对比:去年闹饥荒时百姓吃光了橡子,今年连稗子都没得吃,只能靠蕨萁维生。而官员们却在享用美食,忙着向朝廷进献"麦两歧""五色芝"等祥瑞之物讨赏。最后诗人悲愤质问:官员们难道不知道百姓在吃蕨萁吗?一年又要过去了,百姓的苦难却看不到尽头。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最普通的野菜作象征,以小见大地反映民生疾苦
2. 白描手法真实生动,如"长镵深入土,短褐寒风吹"的画面感极强
3. 通过官民生活的悬殊对比,不动声色地批判社会不公
4. 重复的"蕨萁"呼唤形成沉重节奏,像一声声无奈的叹息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却字字血泪,让今天的读者依然能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苦难,体会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