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调(赠维扬夏中玉)

形胜访淮楚,骑鹤到扬州。春风十里帘幕,香霭小红楼。楼外长江今古,谁是济川舟楫,烟浪拍天浮。喜见紫芝宇,儒雅更风流。
气吞虹,才倚马,烂银钩。功名年少余事,雕鹗几横秋。行演丝纶天上,环倚玉皇香案,仙袂揖浮丘。落笔惊风雨,润色焕皇猷。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写给一位叫夏中玉的扬州才子的,用豪迈又浪漫的笔调赞美了他的才华和抱负。

上片写扬州美景:
- 开篇就说扬州是个好地方("形胜"),像骑鹤飞升般令人向往(用"骑鹤"典故暗指扬州繁华)。
- "春风十里"化用杜牧诗句,写扬州满城繁华,小红楼里飘着香气,画面感很强。
- 接着用长江的壮阔("烟浪拍天")引出对人才的渴求——谁能像渡船一样成为国家栋梁呢?

下片夸夏中玉:
- 用三个夸张比喻:气势能吞彩虹("气吞虹"),写文章快得像骑马奔驰("倚马"),书法像闪亮的银钩,突出他才华横溢。
- 说他视功名如小事("余事"),像猛禽般有抱负("雕鹗")。
- 最后展开想象:将来他会在皇帝身边起草诏书("丝纶"),在玉皇大帝案前作揖,文笔能让风雨惊叹,为朝廷增添光彩。

全词妙在:
1. 现实与想象交织,从实景写到对未来的畅想
2. 善用典故却不晦涩,比如"骑鹤""春风十里"都是经典意象
3. 夸人夸得大气,用自然界的壮美景象(彩虹、浪涛)来比喻才华

本质上是通过赞美一个人,表达了作者对理想文人的期待:既要有真才实学,又要有家国情怀,还能在仕途上大展宏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