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寒冬里穷苦百姓的悲惨生活,同时呼吁人们行善积德,读来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揭露,又饱含温暖的人文关怀。
上半部分像一组特写镜头:寒风如刀、大雪如箭的严冬里,穷苦人衣衫单薄、饿着肚子瑟瑟发抖。"忒孤恓"三个字特别扎心,把那种无依无靠的绝望感写得淋漓尽致。这种白描手法不需要华丽辞藻,光是"身上无衣""口里无餐"的直白叙述就足够震撼。
下半部分笔锋一转,变成充满力量的倡议书。作者认为这样的苦难正是修行善心的机会,号召大家拿出慈悲心肠,用"百日施粥"这样的实际行动帮助弱者。"拯溺扶危"四个字很有画面感,就像看到有人向溺水者伸出援手,"立仙梯"的比喻更是把善行比作通往仙境的阶梯,暗示善举既能救人,也能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全词最打动人的是它的双重力量:既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实批判,又有"人人献出一点爱"的积极倡导。就像用左手揭开血淋淋的伤疤,右手马上递来疗伤的良药,在揭露黑暗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光明的希望。
马钰
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元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哲,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