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百熙联

公洵一代伟人,文轨大同,擘画久邀明主鉴;
我忝再传弟子,斗山失望,典型空切老成思。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哀悼张百熙的,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上联说张百熙是真正的时代伟人,他推动文化统一("文轨大同"指统一文字车轨,象征国家统一),长期的工作谋划("擘画")得到了英明君主的赏识。这里用"明主鉴"既表达了对逝者的肯定,也暗含对当时统治者的尊重。

下联写作者自己作为张百熙的再传弟子("忝"是谦辞,表示不够格),面对这座学术高山("斗山"比喻德高望重的人)的离去感到失落。最后"典型空切老成思"是说:虽然前辈的典范还在,但再也见不到这位阅历丰富的长者了,只能空怀思念。

全联通过三个对比展现哀思:
1. 国家层面(伟人功绩)与个人层面(师生情谊)的对照
2. 逝者的永恒价值("文轨大同")与生命短暂的反差
3. 典范长存与斯人已逝的矛盾

语言上善用比喻:"斗山"比德行,"文轨"喻文化统一。既庄重又含蓄,符合挽联既要表达哀思又要保持体面的特点。通过"伟人-弟子"、"擘画-失望"的对应关系,展现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细腻的个人情感的结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