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家族传承美德的故事,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
1. 家族传统
开头说你家祖先特意用"善"字来命名家族("遗善堂"),就像立了块招牌,告诉后代要做善良的人。你父亲("烈考")接过这个接力棒,老老实实照着祖训做人做事。
2. 代代积累
"奕世载德"是说好几代人像存钱一样积攒美德,这些好品行让家族越来越有光彩("昭明")。就像现在说的"好家风会发光"。
3. 对后辈的叮嘱
最后两句是长辈的掏心窝子话:就算传到很远的后代("逖矣后昆"),也要对得起这个姓,别让祖宗蒙羞。"无忝所生"就是现在说的"别做让爸妈抬不起头的事"。
特别之处:
- 把抽象的美德比喻成看得见的"家族传家宝"
- 用"存钱"比喻品德积累,很接地气
- 最后那句叮嘱就像现在父母说的"别在外面丢咱家的脸"
全诗核心就一句话:好家风是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子孙都得好好守着。虽然说的是古代家族,但现代人听了也会觉得亲切,就像家里老人常念叨的"做人要本分"。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