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遂宁府宴贡士即席赋二首

谁把浮华变古风,颓波衮衮日奔冲。
人情容易随流去,此道分明触处逢。
学似董晁犹有累,文过无白愧无宗。
诸君知此皆升矣,更向根基厚自封。

现代解析

这首诗赞美了在宴会上贡士们的表现以及他们的学问和文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欣赏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1. 起首两句:“谁把浮华变古风,颓波衮衮日奔冲。”描绘了浮华与古风的对比。诗人可能在感慨世事变迁,不知道是谁能够把表面的浮华转化成为真正的古风。而“颓波衮衮日奔冲”则形容世事如流水般奔流不息,给人一种时光荏苒的感觉。

2. “人情容易随流去,此道分明触处逢。”这两句则是关于人生选择的深度思考。诗人觉得,很多人可能会随波逐流,但在真正的大道上还是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这里“此道”可以理解为指真正追求学问、品德的道路。

3. “学似董晁犹有累,文过无白愧无宗。”这里诗人似乎在赞美贡士们的学问。“董晁”可能是对古代学者的一种比喻,表示他们的学问深厚而丰富。“文过无白”则意味着他们的文章非常出色,没有任何空洞和废话。诗人觉得这样的学问和文章是值得尊重和赞美的。

4. “诸君知此皆升矣,更向根基厚自封。”这两句则是诗人的鼓励和赞美。他觉得这些贡士们如果能够知道这些道理并且继续努力,将来必定能够有所成就。而且他们的根基已经很深厚了,只要继续自我修养和充实,自然会有更好的成就。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那些坚持追求学问和品德的贡士们的赞美和鼓励。诗人通过对比、思考和鼓励的方式,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和对他们未来的期待。整首诗的语言虽然比较古典,但含义深远,让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和追求。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