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涔河石桥(河在澧州北四十里实往来孔道州人谢氏叠石作桥壮丽宏阔予自延祐以来凡八过其上慨念行役之苦为之惘然)

湾水溶溶漾碧虚,白虹高偃接云衢。
深春曲岸栽杨柳,落日□□□□□。
□□□□□□□,□□□□□□□。
□□□□含毫士,莫画寒江待渡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横跨涔河的石桥,通过生动的画面传递出行人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桥的壮丽景色:河水弯弯曲曲,碧波荡漾,石桥像一道白色的彩虹高高架起,仿佛直通云端。这里用"白虹"比喻石桥,既形象又富有诗意,突出了桥的宏伟气势。

三四句写桥边的春景:深春时节,河岸栽满杨柳,落日余晖洒在河面上(后五字残缺,可能是描写夕阳映照水面的景象)。杨柳和落日都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杨柳代表生机与离别,落日则暗示时光流逝和旅途的疲惫,为后文的感慨埋下伏笔。

后四句残缺较多,但结合诗题可知,诗人多次经过这座桥,深感行役(公务出行)的辛苦,因此心生感慨。最后两句可能是说:那些擅长绘画的文人啊,别总画那些"寒江待渡"的凄凉场景了(暗指行路艰难),不如来画这座宏伟的石桥吧!

整首诗语言优美,写景生动,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又暗含对奔波劳碌的无奈。诗人通过对比"壮丽宏阔"的石桥和"行役之苦",表达了对便利交通的感激,也透露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