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逆风通夕

忽忽无言里,悠悠不寐中。
短檠流绛蜡,阴牖落青虫。
人幸窥篷月,天悭上水风。
白河三百里,羁思浩无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逆风行船的长夜里,孤独难眠的愁绪。

开头两句"忽忽无言里,悠悠不寐中"直接点明状态:在恍恍惚惚的沉默中,翻来覆去睡不着。这里用"忽忽"和"悠悠"两个叠词,把那种心神不宁的感觉写得特别生动。

中间四句是细腻的环境描写:油灯(短檠)的火苗(绛蜡)在跳动,阴暗的窗户(阴牖)边有小虫坠落。虽然能幸运地从船篷缝隙看见月亮,但老天爷就是不肯给个顺风(悭是吝啬的意思)。这些细节把夜航的孤寂感完全烘托出来了。

最后两句"白河三百里,羁思浩无穷"是情感爆发:眼前三百里的白河(可能是运河),让漂泊在外的愁思像河水一样无穷无尽。这里的"羁思"指旅居在外的愁绪,"浩"字用得特别好,把愁绪比作浩荡的河水。

全诗妙在把具体的环境细节(灯、虫、月、风)和抽象的情感(愁思)完美结合,让读者既能看见那个不眠之夜的真实场景,又能感受到诗人心中翻腾的乡愁。特别是"天悭上水风"这句,用拟人手法说老天吝啬不给顺风,把逆风行船的郁闷写得既生动又含蓄。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