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本心的生活态度,同时暗含对世事变幻的感慨。
首联“莫学前人索送诗,我无姱节可提撕”意思是:别学那些前人非要写诗赠答,我没什么高尚的品格值得宣扬。诗人开篇就表明自己不愿随波逐流,拒绝虚伪的客套。
颔联“忍听世上新翻曲,堪笑山中老古锥”写的是:我实在听不下去世上那些跟风的新潮曲调,反倒觉得山里那些固执守旧的人更可笑。这里既有对世俗浮躁的厌倦,也有对顽固不化的自嘲,体现了一种矛盾心态。
颈联“人境炎凉过驹隙,天边日夜走蟾规”用比喻说:人世间的冷暖变化快得像白驹过隙(形容时间飞逝),而天上的月亮却日夜不停地按照规律运行。对比人世的短暂无常和自然的永恒规律,暗含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尾联“穷阎又度纯坤月,谁识初阳变一奇”总结道:在简陋的屋里又度过了一个寒冬腊月(“纯坤月”指阴历十二月),谁能注意到冬至后那一线微弱的阳光(“初阳”)藏着天地变化的奇妙呢?这里既写实景,又隐喻自己虽处境清贫,却保持着对生活细微变化的敏锐感知。
全诗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诗人既不愿迎合世俗,也不完全认同隐士的固执,而是在冷眼旁观中保持独立清醒。最打动人的是结尾——在寒冬中默默等待阳光,这种对希望的坚守,正是平凡生活中的不凡境界。
马廷鸾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