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谏官(古代给皇帝提意见的官员)的内心独白,充满了无奈和矛盾。他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1. 工作困境 "漏尽钟鸣"(更漏滴完晨钟响)形容熬夜工作,但"谁执咎"(谁来担责)暗示提意见反被怪罪。"望轻责重"说别人看不起谏官,却要求他们解决大问题,根本做不到。
2. 个人处境比喻 "老蚕无地作茧"像蚕找不到地方吐丝,暗指自己有才能却无处施展;"惊雁怕弓箭"比喻整天提心吊胆,怕被打击报复。
3. 内心矛盾 "言忠政恐祝三佞"说真话怕被当成奸臣(用夏朝忠臣关龙逄被杀的典故),"句好岂辞黄九穷"化用黄庭坚写诗再穷也要坚持,表示自己仍要坚持原则。
4. 最终选择 "吾非匏瓜"借用孔子典故,说自己不能像挂着的葫芦一样只做摆设(暗示想辞职),但"从狙公"(养猴人给猴子分橡子的故事)又表示还得看皇帝脸色行事。
全诗用蚕、雁、葫芦、养猴人等日常比喻,把谏官既想尽忠又怕惹祸、想辞职又不得不留下的纠结心理写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古代官员在职场夹缝中的真实生存状态。
王寂
王寂(1128~1194)金代文学家。字元老,号拙轩,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人。德三年进士,历仕太原祁县令、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大定二十六年,因救灾之事蒙冤,被贬蔡州防御使,后以中都路转运使致仕。卒谥文肃。工诗文,诗境清刻镵露,古文博大疏畅,著有《拙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