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偕陈世鸿氏松永氏宿鼓山
我住大桥头,窗对涌泉寺。
日夕望遥峰,苦乏双飞翅。
夜兴发游山,乃遂清栖志。
暗雨湿衣襟,攀登足奇致。
白云佛面寒,海风松下恣。
灯火记来程,回头看再四。
久矣厌尘嚣,良宵欣静閟。
借宿赞公房,一洗劳生悴。
日夕望遥峰,苦乏双飞翅。
夜兴发游山,乃遂清栖志。
暗雨湿衣襟,攀登足奇致。
白云佛面寒,海风松下恣。
灯火记来程,回头看再四。
久矣厌尘嚣,良宵欣静閟。
借宿赞公房,一洗劳生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和朋友夜游鼓山、借宿寺庙的清新体验,充满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喧嚣的逃离感。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日常的向往(前四句):
作者住在福州大桥头,每天透过窗户都能看到远处的鼓山涌泉寺。他总望着那座山峰,可惜没有翅膀飞过去——这里用"苦乏双飞翅"的比喻,生动表达了对山中生活的向往。
2. 夜游的乐趣(中间八句):
某天夜里突然兴起,约上朋友陈世鸿、松永一起去爬山。虽然下着小雨打湿衣服,但雨中登山反而别有趣味。山间白云拂面带来凉意,松树间的海风自由穿梭。他们不时回头看山下的灯火,确认来时的路。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夜雨登山的独特体验。
3. 心灵的安宁(最后四句):
作者说早就厌倦了城市的吵闹,这个安静的夜晚让他特别开心。借住在寺庙的禅房里,一天的疲惫都被洗净了。最后两句"一洗劳生悴"用洗澡作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精神得到放松的感觉。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日常语言写生活小事,却充满诗意
- 通过"湿衣襟""白云拂面""松间风"等具体感受,让读者仿佛也在夜游
- 结尾的解脱感很容易引起现代人共鸣,谁不想偶尔逃离城市喧嚣呢?
诗中那种说走就走的夜游兴致,发现雨中登山乐趣的豁达,以及最后在寺庙获得的内心平静,都展现了中国文人传统中亲近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