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杂兴 其十二

清流曲几回,吃饭此山隈。歌断怜莺续,诗迟畏酒催。

晚晴初见月,春尽尚逢梅。归路缘江熟,支筇不用陪。

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析这首诗《江村杂兴 其十二》。

首先,这首诗的标题告诉我们这是在江边村庄的一次生活场景中的创作。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以及对自身感受的真实表达,创作出了这首诗。

1. “清流曲几回,吃饭此山隈。”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坐在清澈的溪流边,看着水流蜿蜒曲折,然后他在山脚下开始吃饭。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2. “歌断怜莺续,诗迟畏酒催。” 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美好环境中产生的情感。他因为听到黄莺的歌声而心情愉快,因此想唱歌但歌声断断续续,是黄莺的歌声激发了他的灵感。同时,他想写诗但感觉诗思迟缓,可能是因为他正在享受美酒,微醉之中思考着如何下笔。这两句生动描绘了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过程。

3. “晚晴初见月,春尽尚逢梅。” 这两句描述了傍晚时分的景色。晴朗的天空中挂着明月,春天的末尾还能看到梅花盛开。这里的景色给诗人带来了宁静和美好的感受,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4. “归路缘江熟,支筇不用陪。”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回家的情景。他沿着江边熟悉的道路往回走,因为经常走这条路,所以他不需要别人陪伴或者指引。这里展现了诗人的悠闲和自在,也体现了对环境的熟悉和亲切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周围的环境和诗人的情感,展现了一种宁静、美好的乡村生活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生活的感受。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读后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生活的美好。

0